70后童年趣事–(三)游泳

reed Post in 回忆录
0

    多伦多的夏天是游泳者的天堂。且不论大大小小的游泳池,只多伦多市区内的安大略湖边,就有十几个可供游泳的沙滩。如果对水质挑剔一点的,还可驱车往东,那里有Sand Bank等几个省立公园,虽然也是安大略湖,但湖水明显清澈很多,如果沿400高速北上,Awenda省立公园,Brance国立公园也有大大小小的沙滩迎接远来的“游人”。炎热的夏天,钻进大自然的水里,感受清凉和透彻,是最让人陶醉的事情之一了。

    而我开始游泳,是从童年开始的。

    70后的孩子们大都穿过那种特殊的游泳裤,两毛钱一个,就是一片布,有个洞,侧边还有两根绳子。穿的时候,先把左腿伸进那个洞里,然后拉过来,把绳子系上,就可以了,估计和现在的比基尼差不多(没有研究过,所以这一点不敢确定),就是面料比较差,基本都是红色粗布的。所以两毛钱的成本就可以去游泳了。车票是不用考虑的,3公里左右的路,走过去就可以了。

    游泳池的门票是一毛一张,孩子们不可能总有那么多钱的,有钱的话,也有别的用处,比如买小人书什么的,所以翻墙就是唯一的选择,既能少走路又能省钱。我们一般都是一伙人一起去,至少也有五六个人,翻进去以后,海阔天空。那个游泳池非常大,有浅水池,中水池和深水池。刚开始的时候,都不会游,就在浅水区折腾,也没有人教,折腾了十几回(基本上每天放学都去,所以也就是半个月的时间)就都去中水区了,在那里练踩水,抓人,这一练又是一个月,一个月后,我们都去考了深水证,去深水区玩了,那里才是天堂。

    那时的我们,无忧无虑,从岸边找个石头扔进水里,然后扎猛子潜到5米深的水里去看谁先捞上来;在岸边锤头剪刀布,输得人要换着法子跳得水里,记得其中最有意思的是盘坐式,就是要跳起来,然后双腿象盘坐那样盘起,然后落到水面上,享受水面打屁股的疼痛,而且由于姿势不伦不类,还得忍受岸边人的异样目光和嘲讽。累了,就趴在水泥岸边,享受太阳的温暖,那时候的我们,每年都会被太阳晒得脱掉一层皮。

    最有意思的一次,是我们七八个人去游泳,游了一会儿,就有人把我们叫过去了,问我们为什么不买票,都留意我们很久了,每次都翻墙不买票。工作人员狠狠地训了我们一顿,然后把我们罚站,当然,我们放在岸边的衣服也被工作人员拿走了。被罚站的我们看到工作人员拿着衣服走远了,开始商量怎么办,都觉得工作人员等一下会狠狠地揍我们,所以决定一不做二不休,舍了衣服马上逃跑。于是我们朝着和工作人员相反的方向走到栅栏边,翻墙出去了。

    七八个小男孩,光着脚,全身只穿一件红色的“三点式”,往回走的路上我们招来了无数奇特的目光。刚开始都很羞愧,但童年的烦恼总是丢失的飞快,很快我们又活泼起来,找路边野生的枸杞和野葡萄吃,讲着各种笑话,一路畅快的回到家中。父母下班后,更大的麻烦来了,衣服没有了父母总是要问的,当然回答是丢了,于是免不了屁股开花。第二天,更大的麻烦来了,父亲回家后继续追问丢衣服的事情,说今天厂里的大人们聊天的时候发现居然有七八个孩子的衣服丢了,这太不正常了,于是各自回家重新问过,明天还要对口供。无奈之下只好全招了,开花的屁股又一次被重击,呜呼哀哉~~当然,以后父亲会经常给我钱买票进门了……

70后童年趣事–(二)玻璃球

reed Post in 回忆录
0

    玻璃球是70后的男孩们都玩过的游戏。玩法多样,但基本上都需要一块土地,这样既有摩擦力又相对光滑,弹子不容易丢,且由于相对比较平整可以使弹出去的弹子走直线。

    那个年代,大家都比较穷,没有多余的钱买玻璃球,于是,家里的弹子跳棋无疑就成为了最好的牺牲品,反正父母一般也不玩,偷着拿几个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于是我偷偷拿了家里的弹子,出去和别人弹着玩,结果第一天就输了很多的弹子,第二天,接着输。回家看看盒子里面的弹子,哇,一半都已经没有了。怎么办?绞尽脑汁的想了一个晚上,总算是得出结论了——把输了的弹子赢回来。

    要赢,那就需要技术。于是乎我开始了苦练的过程,先是练力度,练习用拇指的关节部分和食指的指尖夹住弹子,然后弹出去,要尽量弹得远一些。经过几天的苦练,力量训练基本成功了,我可以把弹子很轻松的弹出去3米远了。接下来,开始练准确度。楼下的土地和我的小床都变成了我的练习场。刚开始的时候,练习溜弹,就是弹子不离开地面,弹出去以后在地面上滚过去碰到目标,大概三五天后,溜弹基本上能在1米内命中目标。但练习后发现溜弹的缺点,由于地不可能是完全平的,所以距离一远,就很难命中目标。所以我又开始练习调弹,就是把手离开地面,弹子弹出去后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然后命中目标。当然,这个练习用掉了很长的时间,大概半年后我几经能2米之内百发百中了。同时,弹子击中目标后的走向也是一个问题,比如说打中一个弹子,可以接着打,离下一个目标当然越近越好,这当然也是练习目标了。

    再练习的过程中,我不断的出去实践(和别人打输赢)。半年后,我几经有几书包的弹子了,而且基本上已经是打遍天下无敌手了。院子里的小孩和学校的同学都被我赢了个遍。小D非常不服气,天天苦练,终于有一天,我发现他居然超过了我,小D居然3米就能百发百中,简直是不可思议,于是,我开始了又一轮的苦练,但是2米就是一个瓶颈,我无论怎么练,3米内也不可能百发百中(30%的成功率就算不错了),他是怎么练得,我苦思不得其解。多年后我才知道,苦练虽然能让你有所提升,但瞄准系统会决定你真正能达到哪个水平。我是怎么知道的?小D名叫达海林。达海林是谁?百度一下就知道了呵呵。

    最有趣的是有一次,我们同学5个,做完广播体操(那时候10:00左右都要做广播体操)后去打弹子,上课铃响了居然没有听到,上午的第三节课没有上,直到第四节课的铃响了,我们都没听见。第四节课是我们班主任的课,我们班主任姓唐,我们给她起了个外号叫唐老鸭。唐老鸭进教室,一看空了那么多座位,大怒,问曰:”为何少人?”,全班同学答曰“打弹子呢”。唐老鸭甚怒,当即发兵,派元帅小L(班长)前来捉拿我等。小L远远看见我们,曰“尔等竟敢旷课,唐老鸭大怒,尔等速回”。回到教室,唐老鸭大怒,于同学40余人面前,举提水之铁桶(直径40厘米左右,高50到60厘米,70后应该都知道那种铁皮水桶),扣小D之头,只听得哐嘡一声,小D之头已然不见亦,仔细观之,哇,居然被扣到水桶里了。小D勿敢移头出水桶,其头入桶约40分钟,直至放学方得出亦。唐老鸭不解气,四下观之,发现一脸盆(搪瓷的那种),遂举脸盆,只听哐嘡一声,脸盆已经扣到了小P的头上。唐老鸭还不过瘾,见讲台有一粉笔盒,遂高举之砸向小W之头,只听得砰的一声,粉笔头乱飞,小W瞬间白头。吾位居第四,唐老鸭找武器片刻,不得,乃注意黑板边沿有一粉笔头,遂取之抛吾,吾心内暗喜,只一粉笔头,无甚苦亦,偷眼看小B(排第五)亦在窃笑。瞬即,身上头上爆痛,似有人以皮鞭挥而击之,仔细一看,哇,唐老鸭得新式武器–竹竿教鞭,用之招呼吾与小B。整整一堂课,教育我们就全部用光了。当然,故事还没有结束,唐老鸭中午把我们留了下来,让5个同学分别去我们家里叫家长来学校领人(那时候电话没有普及)。家长来后免不了被臭骂一通,当然,也少不了那句经典名句“回去要——好——好——的——教育!”

    不知不觉中童年就这么一点一点的渡过。到后来大家都怕跟我和小D打弹子。于是有一天,我决定不再玩弹子了,就把几书包的弹子都分给院子里的小孩和同学了。后来上初中和高中的时候,偶尔露一手,都能技惊四座。

-----------本文由多伦多华文书店供稿,未经作者允许不得删改。转载请标明出处。-----------

70后童年趣事–(一)总序

reed Post in 回忆录
0

    童年是精彩的,童年也是不同的。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特色,所以也造就了不同时代的童年。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所以又造就了千差万别的童年。绝大多数人的记忆里,童年总是美好的,围绕着童年的,是一个又一个精彩的故事和一次又一次永远也玩不腻的游戏。

    记得有个叫梁晓声的作家写过一部叫《年轮》的书,通过四个10年的对比也反映时代的变化。是的,中国从50年代开始变化飞快,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改变迅速,而每个阶段的人的童年,也因为如此打上了时代的烙印。

    60后的那一代人童年是在特殊的环境下度过的。三年大饥荒和文化大革命是这10年的写照。所以作为60后的他们,必须忍辱负重,帮父母分忧,他们早熟,他们很早就知道生活的艰苦并且分担起家庭的压力。当然,塞翁失马,生活总是会对人的付出给予回报。他们坚强的毅力、
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勇敢无畏的决心都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下得以绽放,走仕途的官运亨通,做生意的财源滚滚……

    按10年前人们的说法,80后是幸福的一代。童年时期,他们是家里的宝贝,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爸爸妈妈6个人都围着他转,柴米油盐锅碗瓢盆从不操心,衣帽鞋袜玩具画书应有尽有。上学有父母相送,放学有祖辈相接,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俨然一个小皇帝。

    70后呢?我们的童年比60后少了些许风霜,却多了许多宽容,由于70后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很快,基本上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70年代后期和80年代初期,在我记忆里,那是中国最有魅力的年代),父母除了学业外,对孩子们似乎没有什么太高的要求,我们不用刷碗不用洗菜不用做饭不用扫地;比起80后,我们少了很多玩具,少了很多照顾,我们没有吃过黑芝麻糊没有开过电动汽车,我们没有爷爷抱姥姥亲不能衣来伸手张口。

    我仍然认为70后的童年是最好的童年。那是一个无忧无虑的年代,父母对我们宽容无比。我们没有玩具吗?我倒是觉得我们已经到了玩的最高境界:天下万物,皆为我用。想起那时候,一草一木,一花一蝶,都是我们的玩具。我们可以找个小竹棍找个蚂蚁窝,一掏就是两三个小时;我们可以用纸叠个蜜蜂夹子,在花园里捕捉采花的蜜蜂,度过一个炎热的下午;我们爬到树上开心的采摘槐花,下到河里不懈的捕捉着小鱼。春天的柳树叶,夏天的洋槐花,秋天的降落伞树叶,冬天自制的冰板(木头片下面钉两根三角铁,坐在上面,手里拿两根尖铁棍,戳着冰就可以往前划)。那个时候,一年四季都是缤纷多彩的;那个时候,是无拘无束潇洒自如的;那个时候,石头、杏核都是玩具;那个时候,烟盒、马赛克都能造就一个个游戏……

    围绕童年的一段又一段场面,一个又一个故事,往往伴随着我们一生。人说,落叶归根–我想,大抵就是留恋童年的感觉吧。

    童年快乐的事情总是数也数不清,总要整理一下思路来慢慢的把它理下来。各位看官,不要着急,给我一点时间,看我一点一点为你们找回童年那些快乐的日子!

-----------本文由多伦多华文书店供稿,未经作者允许不得删改。转载请标明出处。-----------

玉女心经,技压全真。重阳一生,不弱於人。

reed Post in 杂文
0

    玉女心经,技压全真。重阳一生,不弱於人。

    射雕,神雕,倚天三部曲,是金庸小说中的大手笔。故事围绕南宋末年至元朝末年的金、元、宋、明的厮杀,展开了一场侠客们的故事。

    倚天虽然故事奇特,亮点颇多,但似乎总是少了一个真正的英雄人物,不要告诉我是张无忌,他性格缺少决断,不能比肩郭杨。

    神雕是这么多年来讨论最多的一部小说,很多人非常喜欢其超曲折的故事和杨过悲剧人生的不断转化和升华,但金庸为超越自我,在其中所费笔墨似乎有画蛇添足的嫌疑。郭靖在射雕中就是主角,到神雕的上半部分又频频出境,“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形象已经被渲染得几乎无法超越。但金庸想让杨过比肩甚至是超越他,于是乎就有了郭襄过生日时候的大侠秀,那哪里是小女孩的生日,简直就是杨过的大侠秀,是一个整个为杨过安排的舞台。不过本人并不崇拜杨过。就在大侠秀之前,古墓里的16个字已经将一个人物神化了–王重阳。

    其实射雕中也不乏对王重阳的描写。他在书中是一个并不存在的人物,只能从其它人的回忆中看到他的影子:一个曾经的天下第一人,一个夺取了九阴真经却不许全真弟子修炼以平息武林风波的神。在射雕里,30年前的王重阳是不可战胜的,再临死前还能重创欧阳锋。在神雕里,“玉女心经,技压全真。重阳一生,不弱於人”这十六个字让王重阳从神重新变回了人,他生前居然承认自己一手创建的全真武功被古墓武学“技压”,直到那时,我才觉得王重阳真正有了天下第一人的风采。

    他脚踏实地的承认了全真武学不如别人(玉女心经,技压全真)。但同时又不遗余力地表达自己的自信和自负(重阳一生,不弱於人)。或许,做人就该和王重阳一样,面对不足,要勇敢承认,但永远要保留自己的底气和傲气。

    王重阳乃修道之人,但仍然能在外族入侵和残杀之际造福于民。为化解武林风波,亲自出手,夺取天下第一并拿到九阴真经。但其胸襟真是坦荡,居然将九阴真经封藏起来,不允许全真弟子学习,否则,全真七子也不会面到非要靠一个天罡北斗阵才能和一流高手争高下的地步。

    最喜欢的就是他死前的十六字“玉女心经,技压全真。重阳一生,不弱於人。”

    做人做事,决不轻易服输!
-----------本文由多伦多华文书店供稿,未经作者允许不得删改。转载请标明出处。-----------

短登的迷惑和诱惑

reed Post in 回忆录
0

2003年5月,北京正是非典肆虐的时候,而我的夫人,也处于孕期。而就在这中痛苦和期望的状态下,我们作为新移民,去温哥华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短登。

那时,从北京机场的检验出口进入,在飞机上被折磨十几个小时,然后从温哥华机场的检验出口出去,看到温暖的太阳并享受春日芬芳的春风,对我们是一次极大的放松。

从飞机上,我们用蹩脚的英语请教一位多伦多的本地白人,住在什么地方比较好。老外说了一大堆,最后听懂的没有多少,但关键的几句还是明白了。大概意思就是说,Downtown是最好的,虽然贵点,但让她选择的话,一定是Downtown。于是,我们就决定住Downtown了。

下了飞机后,我们果断决定坐公共汽车去Downtown(飞机上听人说打车特别贵)。于是除了机场就向别人打听如果去Downtown。第一个老外非常热情,给我们详细介绍了去Downtown的走法,听得我和夫人连连点头。老外走了后,我问夫人,你听懂了吗?夫人摇头并问我听懂了没有。我当然也是摇头喽。嘿,这两人,半天是不懂装懂的点头~~。我果断说,下一个,于是,又向路人请教,老外还是很热情,打着手势给我们指路。当然了,这次的结果和上次完全一样,两个什么都没有听懂的频频点头的家伙还是不知道该怎么走。

好的,冷静一下,买份地图看看。嗯,再研究研究。最后的结果是——–打车!还好,机场附近出租车很多。上去后是个印巴司机,问我们去哪里,我说Downtown。他问我Downtown什么地方,我说most beautiful place in downtown。最后司机哭笑不得,带我们去了Downtown的一个大厦旁边停车。最后一看24.5元。当然,听说还要给小费,我就给了30元,还来了句no change。哈哈。

到了Downtown,该找个住的地方了,举目四望,这里居然没有宾馆。不过幸好的眼睛尖,一眼看见一个类似必胜客的东西(本人在中国就特别喜欢吃必胜客的皮萨),做过去确认一下,哈,果真是必胜客,疲惫的我们高兴得走了进去。点餐倒是容易,皮萨,沙拉,饮料。很快就完成了,等上餐就发现饮料和皮萨就罢了,那沙拉,那大叶子吃起来就跟橡胶做的似的。还有,服务质量太差了,居然没有拿番茄酱给我们(现在才知道这里的必胜客就没有番茄酱,但当时从国内吃惯了,以为皮萨必须要番茄酱)。果断叫服务员,”Excuse me, we need tomoto sauce”(哈哈)。服务员当时就愣了,”which kind of tomoto sauce?”。什么,居然问我哪种番茄酱,难道有很多种吗?只好继续说”red color, en en, put in a en en bottle”,当然,还用手不断比划,做一个挤东西出来的样子。当然,最后服务员也没有明白,最后拿给我们一个小塑料盒,里面是炒得番茄酱汁,热得,好吃的干活。夫人对于我的勇敢和运气赞不绝口,哈哈,后来才发现,那东西是bread stick带的,和皮萨无关。

吃完饭,回到大街上,又要面对找地方住的问题。夫人走不动了,于是我让她在路边等。我一个人往前走,走了大概有20分钟,发现有个小旅馆,当时的心情真的非常激动,果断进入,登记,我一直疑惑那次为什么英语那么好,居然很顺利的完成了登记,可能旅馆的人面对的是世界各地的游客,所以理解能力和体语表达能力都超强吧。

当我回去找夫人的时候,发现她非常着急,看到了高兴的不得了,问我去哪里了,一个小时才回来,她都快要报警了。我告诉她我已经租到旅馆了,条件还不错,夫人非常高兴。

接下来的几天里,我们在downtown疯狂购物,每天看着那些不是很高也不是很漂亮的楼,感觉和想象中差距太大了。资本主义国家也不过如此吗。楼破,建设还不如北京。当时的感觉的确是这样的。

除了四处逛逛,我们接下来的几天里还要面临找东西吃的问题。旅馆提供一餐免费的早餐,有热面包,热咖啡,热牛奶和热水,这当是简直就是我们的救命餐,是我们每天吃到最可口的食物了。夫人不喜欢吃皮萨,所以不能每天去,只能找一些快餐吃。我当时点餐水平之高,点餐速度之快,简直是匪夷所思。我记得我基本到任何快餐店都能用三个词解决点餐问题”this one, this one, two!!!!”。夫人比较腼腆,不敢开口,其实她的英语一直比我好很多,但当时就靠我那蹩脚的英语来应付生活。

待到第5天的时候,我们晚上商量了一下,感觉加拿大也就是这样,看样子短登后回去,以后也就不用移民了。北京比这里好多了。

但第六天发生的事情逆转了我们后来的生活。

第六天,还剩最后一天就可以离开这里魔鬼般的生活了(时差没倒过来,每天吃的东西都感觉快崩溃了)。我们决定找个公园去散散步。果断拿出地图。找来找去,我就随手指了一个绿色地方,说,就这里吧。于是打车出发(说实话,幸亏是在downtown,否则从哪里找出租车都不知道)。这次司机是个白人,问我们去哪里,我拿地图给他指了指,他说了一句话,大概意思我们明白了,就是斯坦利公园很大,你们从哪里下车。我有看看地图”tea house”,这个我能读出来,就去这里吧。随手的两指让我们对加拿大的认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司机从downtown出发,没多久就到了公园,沿单行道慢慢开,我们发现公园里的一切简直太漂亮了,居然还有松鼠在草地上跑,简直就是仙境一般。沿单行道又开了10分钟左右,到达tea house,下车。我们的世界日光倾城,暖风拂面,碧波荡漾,绿草茵茵。居然还有大鸟(~~哈哈,加拿大雁)在草地上慢慢散步。跑步和骑自行车锻炼的人们慢悠悠享受着春天的节奏,草地下面是沙滩,沙滩下面是大海。天是蓝的,草是绿的,海上波光粼粼,水中白帆点点,松鼠和大鸟不紧不慢的散步,沙滩上有孩子们的脚印和欢笑。在这里,人与自然仿佛融为一体,这么美丽的公园,居然没有几个人。于是,我们在公园里享受了美好的一天,午餐靠我的”this one, this one, two”,我们居然吃到了热薯条喝到了热茶(加奶加糖的那种)。我们在公园散步了整整3个多小时,我们看到了怒放的鲜花,我们在这里感觉到了自然和静谧的味道,我们在这里尽情地踩踏绿色的草地……

第二天,上了飞机,我们又拿出温哥华地图研究起来。发现公园那么多。总算明白了,原来资本主义国家不是我们想象的高楼大厦,人家真正好的地方是鲜花绿草。

相视一笑,我们几乎同时说“回去后还是计划来加拿大吧,在这里生活几年挺好的”

-----------多伦多华文书店

-----------本文由多伦多华文书店供稿,未经作者允许不得删改。转载请标明出处。-----------